模具零部件电镀技术是一种用电化学方法在基体(金属或非金属)表面沉积金属或金属化处理的技术。它能使均匀溶解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序地在溶液(即镀液)中和基体表面接触获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并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宏观金属层——镀层。
电镀技术包括了技术原理、结合和镀覆工艺、镀液和设备等基本要素。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史,现代的电镀技术已是一类综合应用了当代科学技术成就、十分重要的表面工程技术,具有非常宽广、深入的应用领域。
模具零部件电镀层分类
电镀的目的是:改善材料的外观,提高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赋予材料表面特殊的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焊接性及电、磁、光学性能等。镀层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厚。
镀层种类很多,按使用性能分类,可分为:
①防护性防锈剂镀层,例如锌、锌-镍、镍、镉、锡等镀层,作为耐大气及各种腐蚀环境的防腐蚀镀层。
②防护-装饰性镀层,例如Cu-Ni-Cr镀层等,既有装饰性,又有防护性。
③装饰性镀层,例如Au及CH-Zn仿金镀层、黑铬、黑镍镀层等。
④耐磨和减磨镀层,例如硬铬、松孔镀、Ni-SiC、Ni-石墨、Ni-PTFE复合镀层等。
⑤电性能镀层,例如Au、Ag镀层等,既有高的导电率,又可防氧化,避免增加接触电阻。
⑥磁性能镀层,例如软磁性能镀层有Ni-Fe、Fe-Co镀层;硬磁性能有Co-P、Co-Ni、Co-Ni-P等。
⑦可焊性镀层,例如Sn–Pb、Cu、Sn、Ag等镀层,可改善元件可焊性,在电子工业中广泛应用。
⑧耐热镀层,例如Ni-W、Ni、Cr镀层,熔点高,耐高温。
⑨修复用镀层,一些造价较高的易磨损件,或加工超差件,防锈剂采用电镀修复尺寸,可节约成本,延长使用寿命,例如可电镀Ni、Cr、Fe层进行修复。
电镀硬铬和硬镍是我国塑料模具表面处理的传统技术,是用电化学方法在经过镜面加工的模具表面沉积薄层金属或合金的一种湿式镀覆。由于该技术可在接近室温的条件下进行,模具自身的性能几乎不受影响,也不必担心变形,同时电镀层的摩擦系数低,而显微硬度可高达800HV,因此,它可用于提高普通塑料模的耐磨性。但其镀层孔隙较大,耐蚀性不高,并具有尖端效应,模具沟槽、深孔处无法处理。因此,它不适用于某些多孔、多凹槽、形状复杂及耐蚀性要求较高的塑料模具。